她从22岁起穿上护士服,历经外科、护理部、血透室、儿科、急诊科等多岗位锻炼,始终坚守护理初心;她以“稳、严、暖、巧、勇”书写职业担当,成为患者信赖、同事敬佩的“白衣同行者”。她,就是大渡口区人民医院急诊科党支部书记、护士长、副主任护师周进梅。
\n多年来,周进梅在平凡岗位上默默奉献,连续荣获“重庆市最美家庭”“重庆好护士”“孝感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先进工作者”“大渡口区最美巾帼奋斗者”等荣誉。
\n以匠心练“稳”手 于细微处守初心
\n2012年,刚入职的周进梅被分配到外科病房。这里每天都有手术患者,术后护理的精度直接关系到康复速度。“第一次给术后患者更换引流瓶时,手抖得像筛糠。”她至今记得前辈的话:“外科护士的手,要稳得像手术刀。”
\n为了练稳手法,她在午休时用纱布模拟伤口包扎,对着镜子练静脉穿刺,直到能“一针见血”;为了掌握术后观察要点,她把不同手术的护理重点抄在卡片上,吃饭时都在默背。有一次值夜班,急诊科送来一名因高处坠落导致全身多处骨折的患者,医生处置后就离开了。她不敢有一丝怠慢,一直观察患者的病情,她发现患者血压有下降,心率也在增快,有休克的表现,于是通知医生查看病人。同时她建立了静脉双通路,最后医生发现患者腹腔有出血,因为发现及时,患者转危为安。
\n以制度织密“安全网” 用规范兜底生命线
\n2014年,周进梅担任护理部干事。从临床一线到管理岗位,她面对的不再是单个患者,而是全院数千次护理操作的规范与安全。“如果说临床护士是在前线打仗,护理部就是要把‘弹药库’建牢,把‘作战图’画清。不同于临床一线的直观忙碌,护理部的工作藏在一本本制度汇编、一次次流程核查里。当时觉得琐碎,后来才懂,这里是守护患者安全的第一道防线。”她笑着回忆。
\n为了让护理操作更规范,她跟着前辈走遍全院15个科室,记录下300多条护士反馈的实操难点。儿科输液固定不牢、术后患者翻身角度模糊、老年患者口服药核对繁琐……这些看似细小的问题,被她逐条整理成《临床护理操作规范》。为了实现全院急救车管理同质化的目标,她踏遍了全院每个科室的角落,从急救车在各科室的定位,到急救车物品规制,她都一一参与,最后汇编了急救车PDCA改进案例。
\n在护理部的5年里,她参与修订了100余项制度,全院护理操作规范率从原来的78%提升至95%,为医院护理工作搭建起一张精密的“安全防护网”。有人说她“太较真”,她却指着办公室墙上的护理核心制度说:“我们多一分细致,患者就少一分风险。”
\n以耐心做“同行者” 用温情陪慢性病患共度岁月
\n2022年,周进梅被任命为血透室护士长。这里的患者大多需要长期透析,每周3次、每次4小时的治疗,让不少患者陷入“治疗—等待—再治疗”的循环。“他们不是在‘治病’,是在学着与疾病‘共生’,我们要做他们的‘同行者’。”
\n73岁的李大爷脾气暴躁,一句话不对就开始骂人。周进梅每次都主动询问需求,不管老爷子怎么骂,她始终笑脸相迎。后来李大叔也慢慢聊家常,对医护人员和病友也和气了。
\n为了帮患者建立信心,她组织“透析患者生活分享会”,让康复情况好的患者传授经验;成立“家属互助群”,邀请医生答疑。她的口袋里总装着两样东西:记录患者血压、体重的小本子,和鼓励大家的“暖心便签”。
\n以童趣化“病痛棱角” 用巧思搭建医患“童话桥”
\n2023年,周进梅轮岗到儿科。面对哭闹的患儿和焦虑的家长,她把护士站变成“童话角”:墙上贴满卡通画,治疗盘里放着点赞贴纸,连输液针都被她叫作“小蚂蚁送营养”。“孩子怕的不是治疗,是未知的恐惧,我们要把医院变成他们能懂的‘魔法世界’。”她还学了简单的魔术,在患儿穿刺时变“硬币消失”,转移他们的注意力。有次给新生儿做蓝光治疗,她发现宝宝总哭闹,她指导护理团队通过新生儿抚触,轻声哼唱自编的摇篮曲,宝宝竟慢慢安静下来。
\n她还特别关注患儿的心理需求。六一儿童节,她专门策划了一场儿童节庆祝仪式,让一个个“天线宝宝”手捧着礼物在欢乐中度过了儿童节。家长们说:“有护士长在,孩子进病房不再像上‘战场’,我们也踏实多了。”在儿科工作期间,她创新的“家庭护理模式”让患儿治疗配合度大幅提升,患儿平均住院日下降至6天。她在全院首次开展“健康宣教,码上知道”宣教项目,在儿科病区制作了“宣教树”,并牵头制定了20余个儿科护理宣教指南,服务800余名患儿,帮助患者实现指尖健康。她还带领儿科护士录制“儿童版海姆立克法”视频并被学习强国采纳。
\n以果敢当“生命冲锋者” 于分秒间抢赢生死时速
\n2025年4月至今,周进梅担任急诊科护士长。这里是医院最紧张的“前线”,每天要面对创伤、心肌梗死、脑卒中等患者,时间就是生命。“急诊护士要像‘特种兵’,既能单兵作战,又能团队协作,更要在混乱中保持清醒。”为了迎接大渡口第一次马拉松比赛,她提前制定了工作方案,累计接收马拉松患者11人,最后均健康出院。她针对“疫苗高投诉率”的问题,制定并优化了3项流程,创造了急诊科零投诉的纪录。为了缩短患者的就医等候时间,她主动优化青霉素皮试流程,为患者至少节约10分钟的等候时间。
\n作为护士长,她带出了一支“能打硬仗”的团队。科室护理团队在医院的理论和操作比赛中总是遥遥领先。
\n用十五年坚守写就平凡史诗
\n十五年来,周进梅获得的荣誉能铺满整张桌子。但她总说,最珍贵的奖励是患者满意的微笑,是孩子们的点赞。她的白大褂口袋里,小本子换了一本又一本,记录着患者的需求、工作的计划,也藏着对职业的敬畏。
\n从外科病房的严谨到护理部的周全,从血透室的耐心到儿科的温柔,再到急诊科的果敢,她用十五年的足迹证明:真正的感动,不在惊天动地的壮举里,而在日复一日的坚守中——是每一次准确的穿刺,每一句温暖的问候,每一个与生命同行的瞬间。
\n周进梅的故事里,没有豪言壮语,只有对“健康所系,性命相托”的默默践行,在平凡的岗位上,书写着不平凡的担当。(资讯)
\n原标题:十五年坚守铸初心,白衣执甲绽风华
股票配资股票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